青海高原藏乡见闻:小山村居民在黄河边扎下幸福根
作者 张海麟 张添福
黄河之水在青藏高原的漫漫旅程,似乎有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走了一个大回环,哺育着当地各族民众。
今年6月14日,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村民的大喜日子。当天,由政府投资2400余万元、企业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黄河民宿第一村”——来玉村,正式开门迎客。
8月底,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认定推介名单,来玉村成为青海省上榜的五个村落之一。
日前,记者走访位于尖扎黄河段的搬迁新村——来玉村,感知黄河岸边的故事。
自2019年整村搬迁以来,来玉村就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赢得旅游开发企业的橄榄枝。走进来玉村,映入眼帘的99栋藏式院落,沿着河岸的缓坡错落有致,一排排屋顶光伏,正通过电线,将光伏电源源不断输送到电网。一条宽阔的沥青路直通村边的河岸,还连接着家家户户的庭院门口。
在村道西侧,4栋独栋式高端民宿和商务中心小楼已拔地而起,极具特色的民宿与河岸宽阔的沙滩,在黄河柔缓的臂弯里浑然一体。
作为易地搬迁安置点,与尖扎县另一个易地搬迁安置新村德吉村一山之隔,正在冉冉崛起的来玉村,民宿、旅游、光伏、采摘、服装加工“五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来玉村景区的打造,可以说是对尖扎县‘高原小三亚’德吉村旅游产业链的一个延伸。”投资修建来玉村重点民宿项目的湖州和家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英一,带记者实地参观了来玉村高端民宿和商务中心等景区主体建设项目。
孙英一介绍,结合来玉村得天独厚的旅游风光和气候优势,将进一步打造来玉村高端民宿江南风格为主体、农户自建藏式风格农家院为辅的民宿休闲项目,将通过民宿经营、垂钓及后续自驾游露营等旅游服务,进一步提档升级旅游服务。
“在景区劳动力使用方面,优先使用来玉村富余劳动力,以期达到当地搬迁民众产业脱贫致富的目的。”孙英一向记者表示。
开门是店、关门是家,背靠山水美景好挣钱。
2018年响应易地搬迁号召,从旧来玉山村搬迁而来的泱特才让一家,住在农户民宿区最显眼的一套住房里,“这一间是做民俗接待……这一间我打算改成民宿小标间……政府的扶持和帮助,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易地搬迁是我们来玉村人最大的幸运。”
“现在来玉村开园也3个月了,尽管疫情影响比较大,但平均每月也有千元的经营收入,比起以前靠山放牧的日子,生活条件好了不少。”采访中,记者还得知,为了更好适应多样化的游客餐食口味,泱特才让的妻子已经通过村里免费的技能培训,学会了做一些汉餐大众菜品。
从泱特才让家出来,来到47岁的村民措毛加的家中,客厅和卧室铺着复合地板,厨房和卫生间内是光洁明亮的瓷砖,电视机、音箱、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样不少。
搬迁不仅解决了住房和生产,也让措毛加的女儿吉毛太在景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你现在在来玉村景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能拿多少工资?”有人问。
吉毛太答:“6月份来玉村景区正式开园,通过村里的介绍帮助,我才有了这个领班的工作,相当于景区的大堂经理,主要做一些前台游客接待、服务等工作,一个月满勤能拿到4500元左右……觉得在家门口能找到这样的工作非常满意,平时上班,下班可以帮家人经营自家民宿。”
据记者了解,像措毛加的女儿一样,来玉村99户农户中,已先后有30人加入来玉村景区公司从事收银、保洁、绿化等工作,工资从3500元到4500元不等。
此外,由尖扎县妇联牵头组织实施、县委组织部扶持50万元、华能集团投资80余万元援建的达格玛宝服装公司也已投入生产加工阶段,为村民就业解决了20多个工作岗位。
走进来玉村,在每一排民居的西侧都立有一个光伏并网箱,箱体上喷涂着“中国华能援建”字样。屋顶上的这些光伏板,通过电线将产生的电能通过光伏并网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并网仅6个月,屋顶光伏项目就让来玉村实现“阳光红利”17万元,平均每户分红1700余元。
随着来玉湾阳光沙滩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乡村旅游的热度显著提升。今后,尖扎还将重点扶持来玉村138亩后续产业用地种植枣、山楂、李子、杏、樱桃等十多种果品,在提高旅游乐趣的同时,增加村民的收入……从山上到山下,来玉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搬出了新希望,也让幸福在黄河边上扎了根。(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